安徽省美术馆
朱松发中后期的创作以山水绘画为主,这与他出生在黄山不无关系。他曾说道:“在黄山的10年,对我一生非常重要。当时生活很艰苦,但我那时年纪小,并不觉得有多苦,一帮孩童,整天泡在‘大好河山’石刻旁的温泉里洗澡,睡着了都能听到“百丈泉”飞荡的激流轰轰作响,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山谷里特别美……那种月光倾泻下的少年情怀,记忆犹新。我的基因里的很多东西,是和黄山脱不开的,在我的感觉中,黄山一直就是湿淋淋的,像我的墨一样,浓烈地扑面而来。”而这便形成了他早期山水画中淋漓氤氲的艺术表达。
在2000年后,他的山水绘画从水墨向焦墨转变,这与他不断寻找适合自己内心生命的表达方式有关。朱松发的作品与生命是同步的,他的山水绘画将传统的技法和形式融入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无论大小作品,都有一股大气贯流的气象,所以作品中也涌现出一股生命之力。从水墨山水绘画到焦墨山水绘画,他将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进行当代诠释,将草书引入画中,又强化了金石味,后期的焦墨山水更是一味霸悍,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焦墨铁山大气象的画风,构成独特的自我的,纯然焦墨的笔墨系统乃至焦墨艺术的语言系统。他把自然物象变成了自我心象,然后又通过笔墨把心象再转化成率意而为的生命表达,达到了绘画与精神双重的大自在!
朱松发先生早期山水自由挥洒,受到了皖南山水湿润特点的影响,他的早期山水画,也多爱用水,常水墨相破,氤氲华滋。他将皖南湿漉漉的山水、郁郁葱葱的竹林、鳞次栉比的老屋在宣纸上碰撞交融,将岁月的沧桑予以生命的意义,将画面的张力与意趣转变为率性而为的生命表达。朱松发中后期的水墨山水更加注重线条的力量感,画面更具气势,写就了独特的黄山烟云与皖南风貌。
1.《黄山图》
朱松发 山水画 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110cm×246cm
安徽省美术馆收藏 (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捐赠)
《黄山图》是朱松发早年的水墨山水创作,大约绘制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这幅作品上能够看出朱松发早年的山水画创作偏向于传统的创作模式,与其后期的大写意笔墨探索有着明显的区别。该画现收藏于安徽省美术馆,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捐赠。这幅作品带有两个较为重要的意义。第一,这是朱松发先生较为少见的风格,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其艺术探索轨迹;第二,外办的慷慨捐赠使得展览更加精彩。同时安徽省美术馆也欢迎社会各界的踊跃捐赠。
2.《岁月》
朱松发 《岁月》山水画 2004年 125cm×250cm 安徽省美术馆收藏
《岁月》这幅作品承载了朱松发先生太多的创作智慧。画面色调和谐、笔墨收放自如、形式美感独特、书画相融合一等都体现在这幅画中。将画纸撕毁再拼贴的方式在朱松发的人物画创作上有过体现,这种巧思用在山水创作上似乎别有韵味,不仅体现出山石的撕裂感和破碎感,更是给画面增强了可读性。
3.《徽州遗梦》
朱松发 《徽州遗梦》山水画 2006年 144cm×366cm
安徽省美术馆收藏
驻足在这幅画前,我们不得不感叹朱松发对于水墨和色彩的运用能力,他崇尚自然,讲究朴实、率真,追求阳刚之气。即使运用水墨晕染,依旧有筋骨,有血肉,他笔下的徽州是流动的、有生命力的,错落有致的徽州村落,层层叠叠的黄山奇石,给予了朱松发创作的灵感。
4.白龙桥
朱松发 《白龙桥》 山水画 2007年 44cm×53cm 私人收藏
白龙桥建于1933年,位于黄山风景区温泉区花房的大门旁,白云溪和桃花溪的汇合处。系一单孔石拱桥,小巧玲珑、古朴雅致。桥旁东岸有巨石隔溪相望,形似龙头,名“龙头石”,上有“龙头”二字。石下有白龙潭,大雨过后,山洪暴涨,溪水奔涌,浪花飞溅,形如白龙飞舞,气势雄伟壮观,桥因此得名。此桥也为朱松发父亲朱为玉先生参与修筑,这幅作品水墨淋漓,将白龙桥的氤氲和古朴予以呈现。
5.徽州系列作品
朱松发《斗山街》山水画 2004年 49cm×47cm 安徽省美术馆收藏
朱松发《风雅徽州》山水画 2004年 53cm×47cm 私人收藏
朱松发《老门老户》 山水画 2003年 68cm×62cm 私人收藏
朱松发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画家,徽州系列的这几幅作品描绘了安徽的一座座老屋,马头墙、拱形门、石梯,无不将徽派建筑的特色予以体现,画幅虽然不大,但曲折变化又泼墨淋漓的笔墨形式将皖南建筑的沧桑与历史生命表达了出来。朱松发对于水和墨的把握,皴和擦的掌控尽显在画面中,他似乎不会被某一种创作形式所拘泥,不断地去突破,去融合,用他的胸中之气去表达心中的山水人文。
6.《黄山西海大峡谷》
朱松发 《黄山西海大峡谷》山水画 2008年 144cm×366cm 私人收藏
西海大峡谷又称“白云谷”,是黄山有名的大峡谷之一。峡谷内植物繁茂、奇石嶙峋、山洞幽邃。2008年朱松发与友人一同前往大峡谷,并记“四顾皆奇峰,忽然风起云涌,友人倚天呼啸,顿时云漫大壑……群峰瞬间百变千态万状…奇哉快哉”。画家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将眼中之景转化为笔下之境,朱松发先生用酣畅淋漓的笔墨表现了大峡谷这“奇哉”之景,云雾缭绕的山体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朱松发先生的后期山水创作以焦墨山水为主,什么是焦墨?黄宾虹在谈艺录墨法论里提到“焦墨法。于浓墨、淡墨之间,运以渴笔,古人称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视若枯燥,意极华滋。明垢道人独为擅长。”垢道人是新安画派的程邃。朱松发的焦墨山水直追古风,在古人焦墨的基础之上厚积薄发,不随世俗俯仰,越流拔俗,他用的焦墨语言“写胸中磊落之气”,通过自己笔下至正至刚、铿锵视听的黑白世界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坚持自己的追求方向,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面貌。
品读朱松发的焦墨山水画首先给人的强烈印象是作品如钢筋铁骨一般的线条和笔能扛鼎的气魄,豪迈的线条浓重粗犷,将画面中那坚实朴拙的山石给以出乎意料的结构表达,这和他童年在大山中长大,耳濡目染黄山之气势不无关系,这样的艺术表达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其作品彰显的速度、变化、节奏具有现代抽象意识的阳刚之美,形成了独特的焦墨语言。他的焦墨作品一扫传统山水画的纤弱柔靡和小心谨慎,彰显出无穷的力量,尤其是对线条的运用更成为他焦墨创作的关键,他说道:“我认为中国画是以线条为核心。它具有内省的特性和不可重复性,而浓重的焦墨线条因其单纯并有抽象意味而有无穷的表现力,最能将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当下情怀给以最酣畅的表达”。
1.山水立轴四幅
朱松发《崖壑归来去》山水画 2018年 180cm×97cm 私人收藏
朱松发《壁立千仞》山水画 2015年 210cm×110cm 安徽省美术馆收藏
朱松发《耸翠》 山水画 2015年 178cm×96cm 私人收藏
朱松发《直气森森闪鳞甲 声撼九天似龙吟》山水画 2019年 180cm×98cm
朱松发先生的焦墨绘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通过对笔墨的实践完成对焦墨绘画语言的更深层次的探索,此四幅焦墨作品各有特色,具有代表性。其中《耸翠》为朱松发先生尝试将拓印与焦墨结合进行创作的尝试;《崖壑归来去》加强笔墨线条的运用,沉着痛快,有干裂秋风之感;《壁立千仞》寓意高山因为没有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坚强,用笔用墨干净利落,语言具有强烈的符号性;《直气森森闪鳞甲》则强化了墨块的对比,重视画面中面的力量。
2.《黄山初雪》
朱松发《黄山初雪》山水画 2017年 172cm×188cm 私人收藏
黄山初雪此幅作品为朱松发少有的焦墨肌理绘画探索,他先在纸上用矾做底,再用焦墨进行创作,画面大气磅礴,形成了黄山雪景的意象之美。
3.《乾坤正气》
朱松发《乾坤正气》山水画 2018年 410cm×191cm 私人收藏
此幅作品为朱松发先生为参加《新时代 新徽派——安徽书画40年精品晋京展》创作的巨幅焦墨山水,乾坤正气寓意天地间的宏大刚强,而又正直无私的气势。他运用焦墨狂草的独特技法,黑白辉映,将黄山的恢宏气势予以表现。天地有正气!朱松发的《乾坤正气》正是在锤炼人的品性和风骨。
4.《黄山松云》
朱松发《黄山松云》 山水画 2019年 144cm×393cm 私人收藏
黄山是安徽的代表,朱松发先生在右边的跋文中提到:“黄山,中国的名片,我为她骄傲”。朱松发先生的焦墨绘画创作力求阳刚大气,他笔下的黄山不仅有黄山山水的风骨与气势,更是借助黄山题材,抒写胸中逸气。此幅作品山峦叠嶂,风云际会,以强而有力的笔势挥洒一股豪情,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
5.《天开苍石屏》
朱松发《天开苍石屏》山水画 2017年 124cm×247cm 安徽省美术馆收藏
此幅作品画的是安庆巨石山(又名小龙山),巨石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区长江北岸的菜子湖畔,总面积43平方公里,因地球亿万年来各种内、外引力作用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朱松发先生此幅作品以雄健的大笔将巨石山的外形勾勒,表现了山石的特点和雄奇的气势。
6.《山气厚培千岁物》
朱松发《山气厚培千岁物》山水画 2019年 165cm×115cm 安徽省美术馆收藏
此幅作品创作于2019年中秋节,是朱松发晚年的焦墨山水画,画面构图考究,注重黑白节奏。整幅作品以书法入画,大面积焦墨成为画面的重音符,书法的配合完成了画面的灰调节奏,有规则的画面分割,使得整幅作品更具形式意味和设计感。
转自:安徽省美术馆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