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无言
在2005年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上,一幅名为《与谁同乐:白石、青松、我》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幅山水画,一反传统文人山水画淡雅柔逸的审美趣味和描头画脚,陈陈相因的习惯性思维,全用焦墨作出,豪迈粗犷,霸悍雄沉,其钢筋铁骨的风貌和力能扛鼎的气势,以及大黑大白的强烈对比,具有一种振聋发聩的阳刚之气,彰显出惊世骇俗的极则之美,给人以巨大的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一举在众多优秀作品中夺得了“最佳作品奖”。2007年他的另一幅焦墨作品“九华山居图”经中国美术馆评鉴委员会研究决定,作为馆藏品收藏。作者朱松发,是一位有着独立艺术个性和强烈个人风貌的山水画大家。其山水画作品大气磅礴,老辣苍劲,有着极强的抒情性、写意性和冲击力,在当今群雄逐鹿,风云际会的画坛上别辟蹊径,自树风标,被学术界视为开中国画一代“水墨雄风”的成功范本。
严格地说,纯用焦墨作画,包括作山水画古亦有之,并非是朱松发的凭空臆造。如有论者指出,在朱松发的前辈乡贤新安诸子中便有这样的例子,这其中垢道人程邃即是一个典型。但程邃的画在内在精神上是柔性的。而朱松发笔下的焦墨山水在内在精神上却是刚性的,与程邃的画有着本质的区别。此外,在当代的山水画坛上有一些画家如张仃、崔振宽等也是以焦墨作山水画,且都成绩卓著,但朱松发与他们相比也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朱松发较之他们用墨更恣肆、更淋漓,用笔更浑沦、更霸悍,因此也更具有冲击力和爆发力。
对于朱松发近年来所致力的这种纯以焦墨来写山水真骨的新的绘画风格,可以从以下精神和形态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看朱松发焦墨的山水画的精神层面。
朱松发的这种纯以焦墨作出的山水画阳刚大气,体现出一种力能扛鼎的极则之美。这种极则之美,与传统中国画所崇尚的以淡雅柔逸为依归的中和之美,有着本质的区别。朱松发一扫昔日文人山水画的纤弱柔靡和陈陈相因,体现出一种喷涌式的情感宣泄和横扫千军如卷席式的灵感爆发,给人以荡气回肠的力量感和悲壮感。我们知道,根据中国画的评判标准,衡量一幅作品的优劣,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能够做到“气韵生动”。然而“气”与“韵”各有一义,若不嫌偏颇似乎可以这样理解:气:主要指的是力和势,而韵,则主要指的是情和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气和韵在态势上是相悖的,而在效果上却是互补的,故而对于气韵兼得的企盼,历来是画家们的最高追求。不过多少有些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淡泊无为的精神所致,传统的中国画,尤其是文人山水画大多有韵而无气,韵多而气少,这在明清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可是朱松发的山水画却是以气取胜的,其气盛神旺、粗豪郁勃的格调和老辣苍健、振笔直遂的笔力,与传统文人山水画的纤弱柔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朱松发近年来所创作的这种纯焦墨山水,可谓下笔时似夹雷霆万钧之力,落墨处常具惊心动魄之奇,称其是灵魂的呐喊和生命的变奏,实不为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朱松发的这种纯焦墨山水虽然是以气取胜或者说是偏重于气的,然而却并未放弃对于“韵”的追求和致力,而是将“韵”,包括情趣、意境、品味和美感等等,包含于对“气”的宣泄之中,使“气”和“韵”二者浑化无迹地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既与传统文人山水画的有韵而无气、韵多而气少拉开了距离,又与当下某些山水画的一味剑拔弩张、使气逞强划清了界线。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